美国人为何敢养一大串孩子?而中国却不敢生二胎?

作者:姚鸿恩(居于夏威夷的华裔英文老师)

在美国,根据人口统计,全国平均大约是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。有些家庭,则养育三、四个。极少数离谱的,甚至多达十几个。比如加州的卡森夫妇,便连续养育了17个孩子。卡森家靠男人一个人的收入,一年8万美元,若是

两个孩子,算是中产。但是,生那么多孩子,绝对是低收入的穷人了。

在美国,越是穷人,越是敢养一大串孩子。这是为什么呢?

美国是“有特色”的资本主义,政府有些政策很像社会主义。穷人收入低,能从政府那儿得到很多保障,反而无忧无虑。拿“吃”来说,低收入家庭的孩子,学校的早餐和午餐是免费的。各州教育部每年都会列出详细的“资格表”,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收入,对号入座。以加州为例,目前,八口之家,若年收入低于51,519美元,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免费的餐食、牛奶和点心。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。

学龄前的儿童呢?政府有另一个重要的法律:农业部的WIC计划。WIC是“妇婴幼儿”(Women, Infants, and Children)的缩写。可能美国的华人比较充分利用美国的福利,该网站还有中文网页。首页清楚表明:妇婴幼儿营养补充计划为低收入的孕妇、哺乳期中和产后的妇女以及5岁以下有营养不良之虞的婴幼儿提供补充食品、卫生保健转介、营养教育和哺育母乳的推广与支持。

获得WIC的帮助,许多家庭的小孩子,牛奶、鸡蛋、花生酱什么的,吃不完,父母帮着吃。

你只要在网上填写收入情况,即可知道自己是否合格享受WCI计划。联邦的规定是:税前收入低于贫困线185%,即符合条件。若稍微超过一些,也可申请。八口之家的标准是年收入73,316美元,超过8口人,每增加1人,标准提高7,437美元。显然,卡森家是绝对符合条件的。年收入8万美元的话,九口之家就符合条件了。

WIC是不看身份的,也就是说,不是只有美国公民、绿卡持有者或合法身份者才能享用。美国法律规定,只要是居住在美国,哪怕是非法入境(undocumented)的偷渡者,也都能享受。

从怀孕检查、分娩到孩子5足岁,基本自己不用掏钱。美国将孩子看作是国家的财富,那么,就让国家来承担费用吧。

至于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,还享有其他的福利。比如,联邦政府的医疗补助计划(Medicaid)。凡低收入的家庭,19足岁以下的孩子,都由政府提供全部医保,包括牙科保险。

又如,食品救济券(Food Stamps),发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,用于购买食物。那可以在超市购买各种食品。当然,香烟和酒类是不可购买的。

还有一个重头,是住房。前不久,国内新闻报道,有些城市打出“豪华楼盘亲民价”。不知“豪华”如何“亲民”。这个,美国绝对没有。美国房子全美的中位价不到20万美元。但是加州和纽约的房价较高。

卡森家庭所在地,五卧室的独立房,40万美元左右。也就说,相当于卡森5年的年收入。如果租的话,每月2千美元左右。对于人均收入低的家庭,政府有补贴项目。

在美国,确实能见到一些流浪者。有的是精神不健全者,有的是毒品使用者,有的“犀利哥”则是爱好这种生活方式,大多数是青壮年。

但是,在美国看不到无家可归的儿童或者乞讨的儿童。父母低收入,甚至没收入,只要有孩子,政府就一定不会不管;如果自己养育孩子有困难,政府和教会会替你代养。

孩子出生后,若母亲工作,孩子送日托班,每月得花6百至1千多美元。但是,低收入的家庭,政府会有帮助,不过,绝对不能允许的是:即使家庭再困难,也不能让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一个人呆在家里。在美国,这是违法行为。

至于上学,5足岁开始上一年幼儿园,而后上小学1年级,直至高中毕业。全部义务教育,连教科书都是学校提供的。上大学要交学费,但低收入家庭可以向联邦和州政府申请资助来减免大学费用。大体标准是,年收入只有3万多的话,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可部分由政府和学校承担了,学生也可以申请低息助学贷款。

有政府(其实是纳税人)买单,没啥后顾之忧。所以美国人,特别是非裔和西裔(主要是墨西哥人),敢养一大串孩子。卡森夫妇前不久表示,希望孩子的总数能凑个整数20。

张艺谋超生,被追罚数百万巨款。张艺谋是有实力多子多福的。但多数人是不敢轻易造人的。

电影《非诚勿扰》中,葛优在相亲自白中,讲自己“天生胆小,杀人不犯法,我也下不去手”。现在国家已放开二胎政策,许多人也许会套用葛优的台词,“收入有限,多胎不犯法,我也不敢养”。

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杂谈最后更新:2020-2-17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